臺灣銀行漢口分行舊址,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qū)江漢路21號。始建于1915年,由中國建筑師莊俊設計,漢協(xié)盛營造廠施工,是江漢路上最老的一座銀行大樓,屬于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8年,天時公司對其進行保護性修繕,將塵封的歷史記憶再度彰顯于世。
說起漢口,有人曾總結過:“武漢三鎮(zhèn)中,漢口是商業(yè)中心,武昌是文化中心,漢陽是工業(yè)中心”。作為漢口的標簽,“商業(yè)“是漢口歷史的主旋律,而其中的銀行業(yè),更是號稱“萬業(yè)之母”。臺灣銀行漢口分行舊址,正是漢口商業(yè)繁華的見證者之一。
很多人認為老漢口的“臺灣銀行漢口分行”是民國的銀行,與如今寶島臺灣的“臺灣銀行”應是一脈相承,最終是由于蔣介石敗退臺灣,才退出了漢口的歷史舞臺。
其實不然,江漢路步行街上的“臺灣銀行漢口分行”全稱“株式會社臺灣銀行漢口分行”,是日本侵占臺灣后,于當?shù)厮O銀行的大陸分支機構,距今已有108年的歷史。因此,它的起源可追溯至清末民初,比蔣記政權的故事要早得多。
1894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1895年,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臺灣和澎湖列島就此割讓給日本。日本隨即出兵,鎮(zhèn)壓臺灣本地民眾反抗,占領臺灣。
1899年,日本在臺北正式創(chuàng)立了具有殖民地中央銀行屬性的日資“株式會社臺灣銀行”,注冊資本達500萬日元。
臺灣銀行總行雖設在臺北,但完全受日本政府操控,其高層領導也基本都是日本人。而當時臺灣銀行發(fā)行的紙幣,大多數(shù)都是在日本印刷好之后,再發(fā)往臺灣發(fā)行。
利用臺灣銀行,日本政府控制了臺灣全島的金融業(yè),在臺灣攫取大量資源,掠奪當?shù)厝嗣褙敻?。伴隨日本國力漸強,它們以臺灣銀行為金融戰(zhàn)爭的工具,逐漸把業(yè)務拓展到大陸,并積極參與對中國的貸款與投資。
1915年,臺灣銀行在漢口設立分行,建設了如今的臺灣銀行漢口分行舊址。
除漢口外,當時臺灣銀行在上海、廣州、香港、廈門等國內許多重要的商業(yè)城市都陸續(xù)開設分行。同時,臺灣銀行一路向南,在東南亞許多國家也都設立分行。除南方的臺灣銀行外,當年的日本還運用同樣的思路與手法,先后在朝鮮創(chuàng)辦朝鮮銀行,在東北開設滿洲銀行等,以銀行為先鋒,將日本的產(chǎn)品傾銷至亞洲其它國家。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臺灣銀行雖受日本人控制,但它們發(fā)行的并不是日元,而是臺灣銀行券。如此一來,一方面,可以掩人耳目,向全世界掩蓋日本的侵略事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隔絕被占領地區(qū)的通貨膨脹向日本國內傳導。
臺灣銀行發(fā)行的紙幣,早期都是一元至十元的面額。由于日本軍國主義野心膨脹,持續(xù)深陷戰(zhàn)爭泥潭,日本控制下的各家銀行也開足馬力印鈔。
1945年日本戰(zhàn)敗前夕,臺灣銀行已經(jīng)開始毫無顧忌的使用日本銀行兌換券1000元改造版。
日本戰(zhàn)敗投降后,國民政府將日資臺灣銀行作為“敵產(chǎn)”,勒令其清理關閉,日本的所謂“株式會社臺灣銀行”從此退出歷史。
新中國成立后,臺灣銀行漢口分行舊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為中國人民銀行武漢清算中心。
2000年,江漢路步行街開街后,臺灣銀行漢口分行舊址逐漸成為步行街景點之一。
2011年,臺灣銀行漢口分行舊址被列入武漢市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將其列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臺灣銀行漢口分行舊址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文藝復興式建筑。共六層,分為地上五層,地下一層,建筑面積達3000平方米。整棟大樓采用法國古典主義風格,外觀莊重典雅。
大樓正面五開間,中部三開間。正面設計為三段構圖,第一段為下兩層,門窗用斫石砌成拱券形式,上部的墻上雕塑半圓花飾;第二段為三、四層,兩邊單柱之間為愛奧尼雙柱巨柱式透空長廊,十根粗壯的六米高花崗石羅馬立柱,氣勢雄渾,柱頭為愛奧尼式傳統(tǒng)渦旋卷草,立柱間以石質國際象棋子狀欄桿相聯(lián)結,長廊內側開拱券平頂門通往室內;四樓屋檐上又加了一層,頗顯幾分現(xiàn)代感。
大樓外墻為麻石砌筑,墻面飾以當時流行的橫向凸凹相間的裝飾,以增加建筑物立體美感。主入口拱頂門楣,門框左右兩側兩根小型羅馬立柱,左右樓體各開一扇拱券式側門,門框開口大小與主入口一般無二,只是在式樣上要簡潔許多,極具希臘羅馬建設特色。
早年,這棟建筑兩側的頂層還有兩個類似于地球儀的球狀建筑體。球下由四只雕塑的“神獸”加以支撐,右側的球體上方還塑有展翅欲飛的雄鷹。但隨著歲月流逝,這兩個球體建筑已經(jīng)湮沒無跡,只能通過老照片去回想它們當年的模樣。
2018年,臺灣銀行漢口分行舊址迎來保護性修繕。
修繕團隊秉承“修舊如舊”和“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堅守“原型制、原結構、原材料、原工藝”的做法,詳細梳理了建筑外立面破損狀況,針對大樓石材有灰塵堆積、表面風化產(chǎn)生斑點、污漬等情形,積極組織修繕人員開展相關排污工作。同時,對仍能正常使用、不影響觀感的部分,予以保留;對破損嚴重且影響建筑整體形象的部分,進行采樣研究,分析其石材構成,并選用材質相同的石材進行修補。
臺灣銀行漢口分行舊址,跨越了百年風雨,如今,仍以當年的姿態(tài)屹立在漢口之濱,續(xù)寫著屬于它的“漢口傳奇”。